第33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
来源: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入口 时间:2021-11-18 点击数:
(通讯员 黄贝)2021年11月17日晚7点整,第33次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在文科大楼910教室召开。此次例会共有18人参与,包括硕士生导师朱晓伟和连帅磊老师和他们的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本次会议由傅苗苗同学进行文献汇报,由黄贝同学负责本次的会议记录。
会议正式开始,由研二学生傅苗苗同学进行文献汇报,汇报文章为2021年发表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上的文献——《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use on appearance self-esteem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A 3-wave community study》(《从儿童至青少年时期,社交媒体使用对外貌自尊的影响——一项三波社区研究》)。她从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四个方面去讨论,引言部分阐明了当前社交媒体的使用现象,讨论了社交媒体对外貌自尊的影响。本文聚焦主动使用媒体,主动使用分为两个维度: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自我导向社交媒体使用可能会提升外貌自尊,其他导向社交媒体使用可能会降低外貌自尊。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使用对外貌自尊的影响还存在性别差异,并且外貌自尊可能也会影响社交媒体使用。在方法部分,我们了解到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法,由于是纵向研究还使用了交叉滞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时间推移,外貌自尊的平均值在不断降低,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是一直在增加的。交叉滞后模型分析表明,其他导向社交媒体使用对外貌自尊的影响高于自我导向社交媒体使用对外貌自尊的影响,并且外貌自尊不能预测社交媒体的使用。在被试间,其他导向社交媒体使用与外貌自尊无关;在被试内,10岁和12岁时其他导向社交媒体使用的增加预示着两年后外貌自尊的下降。性别差异在社交媒体使用和外貌自尊的关系中是存在的,社交媒体对外貌自尊的影响在女生中更为显著,且女生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更高。以往研究多采取横断研究,本研究通过纵向追踪扩展了青少年过渡期社交媒体使用类型对外貌自尊的影响,未来可以更好地区分被动和主动社交媒体使用。
在提问环节,本科生同学问及量表部分,外貌自尊10岁时用自我描述问卷,12-14岁时用青少年自我认知量表的相应子量表,为什么要变换量表呢?傅苗苗同学给出了回答,这是为了分阶段测量的准确性,是实验者缜密思考后的量表使用方法。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追踪研究怎么控制额外变量?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只有实验才需要控制额外变量,本研究是问卷调查不需要控制额外变量。
两位老师也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相应回答,朱老师认为本研究的控制实际上是一种统计控制,而不是实验操作的控制,统计控制实质上就是在数据收集完后在分析阶段进行一定控制,例如偏相关。连老师还分享了问卷收集经历,之前对小学生的问卷收集也是一个追踪研究,在他们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小学生们做问卷都很认真,在四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一点倦怠,到五年级的时候态度已经有很大不同,收上来的问卷质量也受到了影响。追踪研究如果能够收集三年的数据,在理论上建构的好一点,就很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因为长时间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难。关于这个领域,纵向的很少。另外对于外文文献,要注意题目的翻译,比如“三波”的翻译和表述不太恰当,对题目的翻译要比对正文的翻译更重要。
至此,本次例会在大家的满载收获中圆满结束,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的例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