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

来源: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入口 时间:2021-11-18 点击数:

(通讯员任杰2021年11月10日晚7点整,第32次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在13教B区308召开。此次例会共有18人参与,包括硕士生导师朱晓伟和连帅磊老师和他们的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本次会议由罗曼玲同学、陈晓男同学进行文献汇报,由任杰同学负责本次的会议记录。

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研二学生罗曼玲同学进行文献汇报,汇报文章为2021年发表在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上的文献——《Moral Outrage Drives the Interaction of Harm and Culpable Intent in Third-Party Punishment Decisions》(《在第三方惩罚决定中,道德义愤驱动了伤害和应受谴责意图的相互作用》)。她从前言、研究方法、结果、讨论几个部分进行阐释,文中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1)道德义愤由伤害与意图的相互作用所驱动,并且道德义愤在这种相互作用和惩罚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愤怒多少可以通过意图来预测;(3)厌恶和悲伤的多少可以通过伤害的严重程度来预测。并得出如下结论:(1)道德义愤通过伤害程度和可谴责的意图进行相应的情绪表达(2)道德义愤在伤害程度和心理状态对惩罚决定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实验价值是:探究了伤害和心理状态导致惩罚的内因,为第三方惩罚提供了情感动力,区分了道德义愤和其他情绪,证明了道德义愤是针对不同道德意图和严重伤害的独特情绪反应。

7CFD3

随后,在座各位同学积极地就自己对该文献的不解处(如:为何把道德义愤与愤怒并列进行迫选?此研究有和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伤害水平与心理状态的相互作用的值是怎么来的?等)向罗曼玲同学提问,罗曼玲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一回应。朱晓伟老师提出建议:翻译英文文献时应当更加细心,moral state应翻译为心理状态而非心理水平,题目应翻译为《由伤害和意图共同引发的道德义愤会影响第三方惩罚的决策》。 并且大家就鲁莽与不可控的区分问题进行了细致探讨与讲解。

8CB31

接着,大二学生陈晓男同学向大家分享了2021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的文献——《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的联合发展轨迹:人际因素的作用》。她从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与收获几个部分进行阐释,文中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别考察初中阶段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异质性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二者平行发展过程的潜类别增长模型,首次探讨二者的联合发展轨迹。并且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考察人际关系变量(亲子、同伴和师生关系)对抑郁、自伤联合发展轨迹的风险及保护性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早期个体抑郁和自伤分别呈现4条和3条异质性发展轨迹。2二者的联合发展呈现“低抑郁-低自伤稳定”、“低抑郁-低自伤增长”、“中抑郁-中自伤-降低”3条异质性轨迹。3父母心理控制和同伴接纳是青少年抑郁和自伤联合发展轨迹的危险性与保护性因素。这些结论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干预研究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84998

随后,朱晓伟老师提问陈晓男同学1.为何在局限性中说未考察青少年和自伤的联合发展轨迹在男女生中的差异? 2.抑郁和自伤发展模式的异质性是指什么?陈晓男同学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回复。随后,连帅磊老师对陈晓男同学的汇报给予赞赏,鼓励其再接再厉,并且指出PPT中应改进的地方:前言很重要,需要仔细说清。量表通常只需给出量表名称即可。并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自行查阅心理控制与行为控制的区别及联系。

至此,本次例会在大家满载收获中圆满结束,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的例会吧!



版权所有: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入口-太阳集团欢迎您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文科大楼    电话:0716-806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