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
来源: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入口 时间:2023-04-18 点击数:
(通讯员 张思轶)2023年4月16日晚7点,第68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在文科楼910召开。此次例会共20余人,包括硕士生导师朱晓伟老师、连帅磊老师、甘雄老师和课题组的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本次会议由程丽媛、陈孝文同学进行汇报,由张思轶同学负责本次的会议记录。
会议正式开始,首先由研一同学程丽媛进行文献汇报,题目为《Identifying with the “bad” guy: A novel account for apparent moraljudgment deficiencies in antagonistic personality》。文章使用黑暗容忍度这一新理论重新解释了对抗性人格的道德判断缺失。黑暗容忍度的假设指出对抗性高的人对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人表现出更高的容忍度。文章探讨了对抗性人格、道德义愤、关联感、情绪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五个假设。假设一:在有意条件下,对抗性人格与道德义愤呈负相关,而在无意条件下,对抗性人格与道德义愤呈正相关。假设二:在有意条件下,对抗性人格与积极情绪成正相关。假设三:在有意条件下,对抗性人格与关联感呈正相关,而在无意条件下不存在。假设四和假设五:对抗性人格表现更少的道德义愤和更多的和积极情绪是通过关联感来实现的。结果表明对抗性人格水平较高的个体在有意伤害行为条件下,表现出更少的道德义愤和更多的积极情绪,在无意条件下,表现出更多的道德义愤。
对此老师们提出了一些建议:1.在英文文献的翻译上要做到“信、达、雅”文章中多处句子的翻译和呈现需要精进,多采用意译,不要直译。2.本篇文章好就好在关注黑暗三联征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黑暗容忍度”。
接着 ,有研一的陈孝文同学进行文献汇报,题目是《歧视知觉对初中生的合作倾向与行为的影响》。文章从特质和状态两个角度通过两个研究揭示歧视知觉对初中生合作倾向与行为的影响, 研究 1 采用问卷法对 752 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 运用潜变量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的纵向预测关系; 研究 2 采用动态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考察歧视知觉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以及群体类型的调节作用。文章提出了四个假设,假设一:歧视知觉会削弱个体与他人或群体的合作倾向, 歧视知觉水平越高, 合作倾向越低。假设二:在公共物品困境中, 高歧视知觉者表现出更少的合作行为, 低歧视知觉者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假设三:低歧视知觉者的内群偏好更强, 内群体中的合作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外群体; 高歧视知觉的内群偏好更弱,内外群体中的合作行为可能不存在显著差异。假设四:在与固定对象进行持续互动时, 内群偏好会随着互动增加更加明显, 高低歧视知觉组被试对内群成员的合作均显著多于外群。
对此,老师指出:1.阅读文献,汇报文献,不能仅仅只读懂和呈现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逻辑,了解文章的问题是如何让提出如何解决的。2.同学们在写作上缺乏文章的逻辑性,应当多看中外的学术顶刊,加以模仿和练习,学习“如何把故事讲好”。
到此,本期例会圆满结束,大家都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期待下周的文献汇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