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第一次专题例会
来源:太阳集团网址首页登录入口 时间:2020-10-08 点击数:
(通讯员 傅苗苗 罗曼玲)10月7日,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第一次专题例会在文科楼319正式举行,朱晓伟老师和连帅磊老师参加了本次例会,这是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小组的第一次线下例会,对参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朱晓伟老师对举行本次例会的意义做了三点简要阐述。朱老师最先指出,定期举行专题例会有助于培养和拓展同学们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和大家共同的讨论中,能发掘出更多的新思路,也能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而且,对于小组成员而言,定期例会能增强组员之间的联系,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使成员之间获得更强的凝聚力。同时,例会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激发师生之间的讨论与思考,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成长。随后,冯全升同学对自己的论文《生活事件、反刍思维与抑郁、焦虑的关系:同伴依恋的保护性作用》做了详细汇报:青春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暴风骤雨期,个体体貌特征及心理状态均经历着剧烈变化,然而青春期个体心智尚处不成熟,使得其无法很好地面对身心层面的“暴风骤雨”,从而产生一系列适应问题,并经历多种心理危机。基于此,冯全升同学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780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被试的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同伴依恋及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调查,构建了两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了反刍思维在生活事件对初中生抑郁及焦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负性生活事件能够通过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预测初中生抑郁及焦虑,(2)同伴依恋只能在生活事件与初中生抑郁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未能在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3)同伴依恋在“生活事件—反刍思维—抑郁、焦虑”这一中介链条起调节作用。汇报结束后,同学们对冯全升同学的汇报内容进行了讨论,随后,两位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首先,朱老师指出:(1)对同伴依恋未能在生活事件与初中生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的解释说服力不够强,有待进一步补充论证(2)讨论过程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需要进一步深入(3)文献梳理尚需进一步完善,但数据解释清晰。其次,连老师指出:(1)要对研究意义做出更清晰的表述,(2)汇报形式可以以更为清晰易懂的问答形式。
汇报结束后,连老师还对学生如何阅读文献进行了简要指导:对于只需泛读的文献,寻找一篇文献中自己所需的主要信息即可,而对于精读的文献,应详细阅读并着重阅读实验设计和讨论部分,重点关注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力求读懂,读通,读透。
会议最后,朱老师对本次例会内容做了总结,并宣布第一次例会圆满结束。